朱智

职 称:副教授 办公室:辽宁省沈阳市道义南大街37号 Email:stephen1985_chu@163.com 研究方向:(1)搅拌摩擦焊全过程热-流-固耦合模拟仿真技术研究; (2)熔丝电弧增材制造模拟仿真技术研究; (3)计算机辅助焊接系统研发。

Ø 个人简介

朱智,工学博士,副教授,现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系主任,长期致力于材料加工过程的模拟仿真技术研究及应用,主持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10余项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4项、软件著作权2项,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。


Ø 教育经历

2008.09-2014.06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硕博

2004.09-2008.07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物理 本科


Ø 工作经历

2018.12 至今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焊接技术与工程 副教授

2018.07-2018.11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焊接技术与工程 讲师

2016.12-2018.0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空间自动化技术研究室 副研究员

2014.10-2016.1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


Ø 研究方向

材料加工过程模拟仿真技术研究及应用。


Ø 授课情况

承担《机械三维设计软件应用基础》和《计算机辅助焊接技术》两门专业课。


Ø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

1. 2020.09-2022.05 铝合金超高转速FSW工艺特性及机理研究,国家级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。

2. 2014.11-2016.11 航天用轻合金搅拌摩擦焊多场耦合模拟及应用,博士后课题。

3. 2025.09-2026.07 基于各向异性本构和CTE实测数据的复合材料大型壁板变形仿真机理研究,沈阳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公司。

4. 2025.05-2026.05 复材/铝合金加筋壁板高效精准制造技术研究,沈阳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公司。

5. 2024.12-2026.12 石英灯加热装置的热流密度仿真分析,沈阳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公司。

6. 2024.11-2025.04 基于密封圈稳定性控制的座舱盖操纵作动筒密封性能提升方法研究,沈阳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公司。

7. 2024-12-2025.08 蒸发器小管嘴焊缝回火焊道工艺模拟分析研究服务采购,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。

8. 2024.11-2025.04 转动接头类零件旋转密封技术研究,沈阳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公司。

9. 2023.09-2024.12 典型零件感应热处理用感应器的设计与应用,沈阳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公司。

10. 2023.08-2024.07 复合材料建模及其塑性成形宏微观尺度数值模拟分析,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。

11. 2022.03-2023.12 钛合金环形焊接试件电子束焊接及局部热处理温度场和变形场分析,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。

12. 2022.09-2023.08 钛合金搅拌摩擦焊接/加工接头的温度场与流变场模拟分析,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。

13. 2015.12-2016.12 孔摩擦挤压强化技术研究,沈阳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公司。

Ø 科研获奖情况

2025.02 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

Ø 代表性论著

1. T型复合材料-铝合金混合带筋壁板结构分析, 有色金属(中英文), 2025, 15(6): 942-947. (中文核心)

2.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变形数值模拟, 塑料科技, 2025. (中文核心)

3. 异形结构复合材料RTM工艺充模过程的数值模拟. 塑料科技, 2025, 3: 134-139. (中文核心)

4. 双模CNT/Al复合材料变形过程的代表性体积单元模拟. 精密成形工程, 2024, 16(4): 71-78. (中文核心)

5.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residual stress of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ed low alloy high strength steel component assisted by interlayer hammering.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, Part L: Journal of Materials: Design and Applications, 2023, 237(10): 2201-2211. (SCI)

6. A finite element model to simulate defect formation during friction stir welding. Metals, 2017, 7(7): 1-15. (SCI)

7.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ransient contact heat transfer between 300M and 5CrNiMo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, 2016, 96(2): 451-457. (SCI/EI)

8.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between Hastelloy C-276/narrow air gap/silicon steel.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, 2013, 45: 221-226. (SCI/EI)

9.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contact conductance of Hastelloy C-276 based on steady-state heat flux method.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, 2013, 41, 63-67. (SCI/EI)

10. FEM analysis of vacuum hot bulge forming of Hastelloy C-276 thin-walled cylindrical workpiece.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, 2014, 21(8): 3019-3023. (SCI/EI)

11. Simulation on temperature field of friction stir welding of 2A14 aluminum alloy based on equivalent film method.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, 2016, 723: 62-67. (EI)

12.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vacuum hot bulge forming process of reactor coolant pump rotor-can. Materials Science Forum, 2011, 675-677: 909-912. (EI)

13. Study on creep deformation of reactor coolant pump rotor-can during vacuum hot bulge forming process.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, 2011, 189-193: 2415-2420. (EI)

14. 基于CEL方法搅拌摩擦焊材料流动及缺陷的模拟.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, 2018, 28(2): 294-299. (EI)

15. 胀形间隙对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真空热胀形的影响.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, 2017, 27(4): 789-794. (EI)

16. 高强铝合金薄板搅拌摩擦焊残余应力及变形的热力耦合模拟. 塑性工程学报, 2017, 24(2): 217-222.

17. 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热套装理论与实验研究. 中国核电, 2016, 9(3): 286-289.

18. 基于等效薄膜原理的搅拌摩擦焊温度场模拟. 20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, 2015, 1-5.

19. 工艺参数对转子屏蔽套真空热胀形影响的模拟.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, 2014, 43(9): 2257-2261. (SCI/EI)

20. 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精密真空蠕变热胀形技术. 中国核电, 2014, 7(2): 124-127.

21. Hastelloy C-276合金应力松弛行为的研究.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, 2012, 41(4): 697-700. (SCI/EI)

22. Hastelloy C-276合金应力松弛试验及蠕变本构方程.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, 2012, 22(4): 1063-1067. (EI)

23. Hastelloy C-276合金与硅钢间的瞬态接触换热实验研究. 中南大学学报, 2012, 43(3): 877-882. (EI)

24. TC11钛合金与5CrMnMo模具钢间的接触换热实验研究.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, 2012, 52(4): 509-513. (EI)

Ø 授权发明专利

1. 一种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设备. 中国发明专利, 专利号: ZL200910309886.7.

2. 一种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真空热胀形工艺. 中国发明专利, 专利号: ZL201010141235.4.

3. 一种结构件连接孔的摩擦挤压强化方法. 中国发明专利, 专利号: ZL201510026828.9.

4. 一种结构件连接孔的摩擦挤压强化工具和工艺方法. 中国发明专利, 专利号: ZL201510026586.3.

5. 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V1.0. 软件著作权证书号: 软著登字第14902846.

6. 自动化医学统计分析系统V1.0. 软件著作权证书号: 软著登字第14788092.